次坞打面做法全过程是怎么样的?
次坞打面是次乌镇比较传统的一种风味小吃,吃起来不仅味道美味,让人吃完一碗还想在吃一碗,不过次坞打面制作起来是非常复杂的,不过吃起来口感却很好,非常的滑嫩,味道也是很独特的,在平时是非常受欢迎的,次坞打面吃起来虽然好吃,不过对于次坞打面的做法过程很多人都很好奇,下面介绍次坞打面的做法全过程。
次坞打面做法全过程
配料
面粉、水、猪瘦肉、豆芽菜、茭白、梅干菜
做法
1、先要做手擀面,和面非常重要。面不要太软,防止切的时候断开,在切面的之前要把面擀成大张的面皮,之后加足够的生面,防止太粘无法起开,之后卷成卷,切成丝。
2、把上述配料炒好加水(热)
3、在锅中加入面条,煮好即可出锅。
历史由来
600多年前的一个晌午,临近杭城的小镇次坞,大兵压境,杭州城里张士诚的兄弟、部将们接到战报后,已经慌了手脚。平日里,他们迷醉在莺歌燕舞里,现如今突然强敌来犯,哪里还有什么抵抗力?
朱元璋和他的大将徐达率领十余万兵士,却悠闲地在小镇周边安营扎寨。对于杭州和湖州两地的胜利,朱元璋有十分把握。刚刚激战鄱阳湖,平定陈友谅,从尸山血河里爬起来的他,坐在营帐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感,“天下就要到手了!”
听徐达和其他将士汇报完杭州城内的情况,他更显从容,信步从帐中走出,与将士们一同往小镇走去。
镇中居民早已纷纷躲避,仅有的几家店铺也早已上了排门。出兵前朱元璋一再吩咐部将:“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但如此看来,对于战争,老百姓始终是害怕的。
走约半时,他们听到一阵“啪、啪、啪”的有节奏的敲打声,从一家小小的店铺里传出来,一行人好奇地敲门探询。徐达因怕居民误会,特意报上姓名,说明来意。终于,排门被一扇扇地拿开,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子,一根被磨得溜光发亮的竹棍,以及一团和好的面呈现于眼前。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致,让店家做几碗面来尝尝,如果好吃,加倍封赏(自打败陈友谅后,朱自封吴王)。
那店家夫妇一听,忙战战兢兢地动起手来。丈夫开始继续用竹棍“打面”,妻子则从缸中掏出淹制好的雪菜,又拿出了上好的猪油、猪肉,开始爆炒。两人都使出了“绝活”。香气顿时从内里小房间中飘出,丈夫也已经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打好的面团切成条状,不一会儿,一碗面出炉。
徐达示意部下将面盛出少许让店家试吃,朱元璋摇手制止,并挑起面就吃起来。先头一声不吭,“埋头苦吃”,待吃到停下来,一碗面已经下肚,此刻才连呼好吃,有劲道!店家夫妇一碗一碗地将面端了上来,却不料朱元璋及其部将均是草民出身,胃口奇大,各人都吃下两三碗方罢。各个都赞不绝口,店主人夫妇这时才放下心来,手脚比划着向朱元璋等人介绍做面的要诀。
好不容易听懂了店主人的意思,朱元璋示意部将拿来银两,并连连夸赞主人做的面,真是“百吃不厌”,等大捷之日,还要再来。
自此,次坞打面的名气开始传开来,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均纷纷涌来,只为一尝那“百吃不厌”的味道。
时至解放前夕,这味道却不是一般百姓品尝得起的了,普通百姓只有在招待特殊客人或麦子成熟的时节,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做一回“次坞打面”。而地主和保长则会常常吃面,当时他们最喜欢去的要数俞贵松的“阿贵面馆”,花三个铜钱,吃一碗雪菜肉丝面。看起来价格不高,但对于一年到头只能挣到“100碗”面钱的长工而言,这面也是价值不菲了。
解放后,阿贵的儿子俞庆夫继承了“阿贵面馆”,“打面棍”也由竹制换成了不易破损的木棍。可惜俞庆夫早逝,俞庆夫的两个儿子俞仙有和俞满友接续薪火,改名“满友面馆”且传承下来。这家历史悠久的小店,在90年代初,还轰动一时呢。
那时有一位中央煤炭部的领导来诸暨视察工作,中午时分,到了次坞视察,要接待人员安排面食,于是就来到了满友面馆。俞仙有夫妇一听是这样的大干部,立即做起了“蛋清打面”。不添水,纯蛋清和的面,直吃得中央领导都连声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