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如何理解生态健康养殖的养殖理念,何谓用生态养殖

  什么叫健康养殖?

  健康养殖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水养殖界提出的,以后陆续向淡水养殖、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渗透并完善。自我国对虾养殖业遭受白斑综合征(WSS)病毒病的严重袭击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海水养殖界出现了健康养殖这一新概念。徐启家(2000)对健康养殖的定义是:对于可进行养殖的生物种,在较长的养殖时间内,不患病害的产业化。他认为,健康养殖的种类不应仅仅只限于某一种,而应包括可进行产业化养殖的各种水产动物;生产过程的病害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病害如某种病毒病,而应该包括影响产业化生产的多种病害;对于是否发生病害的养殖生产时间,不应只看一两年或三五年,而应该有一段较长的时间范畴。按上述内容要求,健康养殖的概念应该具有整体性(指整个海、淡水养殖行业)、宏观性和生态性的内涵。石文雷(2000)认为,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也就是说,要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营养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生产的食用产品无污染、个体健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与天然鲜品相当。

  张国红是最早将健康养殖引入畜牧养殖业并完善和拓展这一概念的学者。他认为,健康养殖就是指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最终以无公害畜牧业的生产为结果。无公害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畜产品。无公害畜牧业是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理学、生态学、免疫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的一系列系统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在我国,动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国人希望获得健康食品。因为它是安全的、可靠的、高质的产品,有助于消费者健康。其次,符合畜牧生产者的愿望。与动物疫病作斗争,使畜牧生产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希望有一种安全生产的模式、稳定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经济回报。而健康养殖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第三,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健康养殖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良性的,其生产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即三大效益并重。

  什么是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什么叫健康养殖

  畜禽健康养殖是以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为主要内涵,利用当代先进的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建立数量、质量、效益和生态和谐发展的现代养殖业,从而实现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有学者认为,健康养殖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特定的养殖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系统内外物质、能量流动的良性循环、养殖对象正常生长、产品符合人类需要的综合养殖技术。总之,健康养殖涉及生态学(包括环境生态学、动物微生态学)、动物营养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其本质是要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负责,这就意味着健康养殖最终要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的营养食品。

  健康养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是畜禽健康、环境健康、产品健康、人类健康和产业链健康共五个健康。

  为什么要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健康渔业生产技术有哪些?

  1、推行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饲料残饵的发酵分解、水产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氮、动物尸体腐败的恶臭、水质的富营养化及药物的残留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减少和控制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目前主要通过生化方法消解氨氮、采用科学配制饲料及投喂技术、推行健康养殖观念、减少用药带来的污染等综合措施。因渔业水域水环境恶化而引发的病害及污染已经给水产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不但让我国的环境综合治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压力,而且使我国的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境地。欧盟曾对我国水产品实行贸易禁令,美国、日本也对我国出口的虾类等产品发出通报,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赤潮发生,与之相应的是每年都有水产品被欧美一些国家或退回或就地销毁,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因此应清醒地认识到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的发生及蔓延、推行健康养殖的重要性。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经过了“养捕之争”后,中央对渔业要求“重点发展养殖”。1985年中央5号文件正式提出渔业要“以养为主”。1986年《渔业法》将“以养为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由此,中国渔业经历了由“捕捞为主”到“以养为主”发展方式的第一次重大转变。20多年过去了,仅局限在“以养为主”已经不能完全表达现阶段水产养殖和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要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的养殖发展方式,关键就是要推进“健康养殖”。推进“健康养殖”是我国渔业发展方式第二次重要转变的标志。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2、生态健康渔业生产主要技术生态、健康型的多品种混养模式。推广生态高效混养模式和测水健康养殖技术,重点推广池塘蟹—虾混养、鳖—鱼混养、鱼—蟹混养、鱼—鱼混养等多元化养殖模式,池塘多品种混养技术具有饵料利用率高、排出污染水少、药物使用量低、产品质量高和养殖经济效益好的优点。发展“渔—农”综合型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发展“渔—桑”、“渔—果”、“渔—蔬”等农业综合型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型小农场,科学规划渔农面积比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渔—农”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使投入的物质高效利用,渔业生产产生的残饵、粪便形成的淤泥作为农业生产的优质肥料,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链,对外排出的污染物极少,是今后重点提倡的生产模式。养殖水域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应用生物、化学、机械等手段调节养殖水域的水质,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生石灰改善水质,配备增氧机、水泵等机械设备增氧及曝气,加速水中物质的分解及循环,并被生物吸收利用,减少水中污染物的向外排放。天然水域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做好各开放式水域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工作,在水质达到要求的水域投放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鱼种,适当种植和养护一些水生植物,建立鱼虾草共生的可循环生态系统,增加本地水产资源种群数量,恢复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不同鱼类的食物链特性提高水域自净能力。b。严格控制围网养殖与网箱养殖面积,将部分投饵养殖区调整为生态增殖区,使渔业从集约化养殖向休闲观光渔业方向转变,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索封闭式循环水、零废水排放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新技术。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是全世界重点发展的应用现代工业技术的资源节约型养殖模式,具有高产、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该养殖模式是将水处理净化与水产养殖技术充分结合,定期补充水量,基本不外排养殖废水,是今后渔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之一。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福利与肉类生产》

  什么是健康养殖?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水养殖界首先提出健康养殖的概念。最近在畜禽养殖业也开始提倡健康养殖。健康养殖的核心是给动物提供良好的有利于生长繁殖的立体生态条件,以便于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动物产品。广义的健康养殖应包括无公害养殖、绿色养殖、有机养殖三个层次的内容。狭义的健康养殖可理解为安全养殖或无公害养殖,为动物提供优良的环境、营养平衡的饲料、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防治疾病以及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以确保动物健康和产品安全。同样,发展健康养猪,有利于提高猪的健康水平,有利于解决养猪业环境污染,有利于促进养猪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养猪业的科技水平。要实现猪的健康养殖,必须了解猪病发生的基本规律,在营养、饲料、环境等方面,给猪提供最合适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