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性味归经,栀子性味归经功效
栀子的介绍
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英)Cape Jasmine Fruit
别名黄栀子、山枝子、大红桅。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采制9~11月果实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
性状果实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5~8条,两棱间有纵脉1条,顶端有宿萼。果皮薄而脆;种子多数,扁长圆形,暗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化学性质含栀子甙(geniposide)、羟异栀子甙(garden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栀子新甙(gardoside)、栀子甙酸(geriposidic acid)、栀子黄素(gardenin)、番红花甙-Ⅰ(crocin-1)、番红花酸(cro-cetin)、鸡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英文名】FRUCTUS GARDENIAE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制法】
栀子:除去杂质,碾碎。
炒栀子:取净栀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黄褐色。
【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7~31μ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直径约8μm。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μ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热3分钟,滤过。取滤液5滴,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硫酸1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褐色,继转为紫褐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75%乙醇10ml,置温水浴中浸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5→10)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1~2两。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4)栀子,一名山栀,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外感热病、表里有热之际,能起双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可用于热病心烦;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至于泄热利湿,可用治黄疸,也是它的特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
【摘录】《中国药典》
【历代本草著作对栀子的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药性论》:杀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乾,目赤种病。
《开宝本草》:味苦,大寒,无毒。疗目热赤痛,胸中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本草图经》:仲景及古今名医治发黄,皆用栀子,茵陈、甘草、香豉四物作汤饮。又治大病后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利小便而愈。其方极多,不可胜数。
《本草衍义》:仲景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张仲景《伤寒论》已著。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子、火炮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二钱匕,服之无不效。
《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恼,烦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带,小便不利。
《药性赋》:味苦,性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二:疗心中懊憹颠倒而不得眠,治脐下血滞小便而不得利。易老云: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又能泻肿中之火。
《汤液本草》:气寒,味微苦,性大寒,味薄,阴中阳也,无毒。
《象》云: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杵细用。
《心》云:去心中客热,除烦躁,与豉同用。
《珍》云:止渴,去心懊憹烦躁。
《本草》云: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齇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仲景用栀子治烦,胸为至高之分也。故易老云:轻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中之火。《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为吐药。栀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故令上吐,邪因得以出。《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本经》谓治大小肠热,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其先入中州故也。入手太阴。栀子豉汤治烦燥,烦者气也,燥者血也。血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少气虚满者加甘草。若呕哕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满而烦,栀子厚朴枳实汤。下后身热微烦,栀子甘草干姜汤。栀子大而长者染色,不堪入药。皮薄而圆,七棱至九棱者,名山栀子,所谓越桃者是也。
《衍义》云: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以栀子豉汤治虚烦。故不用大黄,以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脏腑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不可除。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匕,服之者无不效。
仲景《伤寒论》及古今诸名医,治发黄皆用栀子、茵陈、香豉、甘草,四物等分,作汤饮之。又治大病起,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汤,并利小便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载。用仁去心胸中热,用皮去肌表热。
《本草衍义补遗》:屈曲下行降火,又能治块中之火。《本草》云:去热毒风,利五淋,通小便。又云: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即亡血、亡精液,脏腑无润养,风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之。
《本草发挥》:成无己云:苦以通之。栀子之苦,以涌虚烦。
洁古云:性寒味苦,气薄味厚,轻清上行,气浮而味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四:去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疗风热,是为四也。又云:栀子气寒,味微苦。治心烦懊憹,烦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又云:苦,纯阳,止渴。
《本草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关于中药栀子和附子的药性功效
一。附子:是中药中的温里药。
处方用名:制附片,熟附片,淡附片,黑附块,炮附子。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药物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风寒湿。
主治病症:
1、亡阳欲脱,肢冷脉微。治疗大汉,大吐,大下后,证见冷汗自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亡阳欲脱的危重症候。
2、肾阳不足,阳痿宫冷。治疗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痿宫冷,腰膝酸软。
3、胸腹冷痛,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湿痹痛。
用量用法:3--15克。久煎,30--60分钟,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以减轻毒性。生用作用峻烈,宜于回阳救逆。熟用作用缓和,宜于补火救阳。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有毒,非阴盛阳衰之证不宜服用。阴虚内热患者及孕妇忌用。
二。栀子:是中药中的清热泻火药。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皮,山栀,炒山栀,黑山栀,焦山栀,山栀仁。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肺,胃,三焦经。
药物功效:降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病症:
1、热病烦热:治疗外感热病,邪陷胸中,身热,虚烦不眠,胸脘痞闷,气分轻症。
2、黄疸血淋:治疗湿热黄疸,身黄尿赤。
3、血热吐血,鼻血,目赤,疮疡:治疗血热妄行的吐血,鼻出血之证。火毒疮疡。
用量用法:3--10克。外热用皮,内热用仁,生用清热,炒黑止血,姜汁炒止呕除烦。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栀子可以掰开泡水喝吗?
栀子的性味归经是:味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功效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可以掰开泡水喝的。
栀子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主治】
1、泻火除烦用于外感热病初期,心中懊,躁扰不宁,常配伍淡豆豉,方如栀子豉汤;用于实火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常配伍黄芩、黄连、黄柏,方如黄连解毒汤;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常配伍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
2、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身目发黄,口苦呕逆,小便黄赤,常配伍茵陈、大黄、黄柏等,方如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用于热淋,小便短赤,尿道涩痛,常配伍滑石、车前子等,方如八正散。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血淋涩痛,血痢,常配伍小蓟、白茅根、黄芩等,方如小蓟饮子。
4、消肿止痛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紫肿痛,可将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炒栀子研末,调油外涂,治痔疮有效。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清热泻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用时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按语】栀子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轻浮上达,既入气分,又行血分,既长于泻心、肺之实热而除胸膈烦热,又能泻三焦实火,清肝、胆之湿热而利小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连翘,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血衄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
栀子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好处: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内服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故此款茶具有泻火除烦,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心、肝火较旺的心烦急躁,咽肿目赤,口舌生疮等。
栀子花开败后结出的果实叫做“栀子”,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栀子所含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是一种罕见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栀子还是盛夏解暑的佳品。注意事项:栀子常用量6-10克。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不可多服久服。
扩展资料:
栀子泡水还需要注意:
1、栀子以个小、皮薄、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色者为佳。习惯认为浙江产者最佳。生用、炒焦或炒炭用。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则入血分而止血。
2、栀子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走里而清内热。
3、水栀子,常见的一种混淆品。主要区别为果大,长圆形,长3-7厘米,棱高。不作内服。外敷作伤科药;主要为无毒染料,供工业用。
4、栀子的采收加工: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来枚栀子,清凉一夏
栀子花可以吃吗?有什么作用?
栀子花可以食用的!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龙胆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喜欢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原产于中国。栀子花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其花语是“永恒的爱,一生守候和喜悦”。
栀子花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另外,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5千克叶可吸硫0.002~0.005千克。除观赏外,栀子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栀子含栀子甙、去羟栀子甙、鸡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栀甙,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本草纲目》称其“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滇南本草》称其“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药材性状【制法】:夏季花初花放时采收花,晒干备用,或用鲜品。9~11月间采收果实,除去果柄等杂质,入甑中微蒸或沸水(可加明矾)中微煮,取出后晒干。果实不易干燥,故应经常翻动使通风良好,以免发霉变质。根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栀子栽培2~3年开始开花结果。11~12月果实开始成熟,当果皮呈黄绿色时即可收获,选择晴天摘采,采回的栀子及时晒干或烘干即可。【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经。【功效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鼻,咯痰,肿毒等病症。【主要成分】:栀子花含有三萜成分,栀子花酸A、B和子酸。含挥发油,包括乙酸苄酯、乙酸芳樟酯,另含色素甙、木蜜醇等。另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食疗作用1.清热凉血,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是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的辅助治疗食品。2.化痰止咳,栀子花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生长,释痰液而通畅气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作热痰壅而致咳嗽者的食疗品。3.宽肠通便,防癌,
栀子花含有纤维素,能促进大肠蠕动,帮助大便的排泄,预防痔疮的发作和直肠癌瘤的发生。注意事项:栀子花苦寒,脾虚泄泻,肾阳不足者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