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又一补:实惠廉价的地瓜叶,你吃了吗
地瓜叶是个宝啊,对于人体的作用又很多,且作用很大,在早期,人们因为“不识货”而把地瓜叶拿去喂猪,简直是暴殄天物啊。而在霜降时节,地瓜叶更是一绝,是霜降的一大“补品”啊。本期的霜降带你去了解实惠廉价的地瓜叶。
寥廓霜天后,清晨须起早,起早就往田间跑,红薯地里把叶捞,芋叶焦黑似炭煤,面条锅里煮翠微。
这是流传在淮河流域的一首民谣。对于一把红薯叶,总有人不吝用“翠微”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它,其实,霜降以后的红薯叶,哪里还能称得上是翠微呢,已经“黑似炭煤”了。
淮河流域多喜种红薯,用来当主食,或者打粉做成粉条,切成红薯片在野地里晾干后煮粥……在饥荒的年月里,人们还从红薯的秧苗上开发了数道美食,红薯梗可以焯水晾晒风干,是最美的菜肴,霜降以后的红薯叶用来下面条锅,非常俏皮。
面条一定要是杂面条,高粱面甚好,在锅里一通乱煮。红薯叶要实现用热水“醒”过,焦干的红薯叶在热水的浸烫下,叶片伸展,脉络毕现,放进面条锅里,待到与面条煮上半个钟头,面条汤几近粥状,红薯叶也厚如初春的木耳,只不过比木耳稍薄一些。这样的红薯叶面条,透着干爽的植物气息,暖胃通透,很能开胃。
有一位诗人文友来故乡,我专门请他吃过一顿红薯叶杂面条,他连吃三碗仍意犹未尽,还要再吃,被我拦住,劝他说,美味不可多用,留点念想给下一次吧。他称赞红薯叶为“黑寡妇”,这倒十分形象。仲夏的红薯叶被做成青团,那时候还是少女,一味是鲜,并没有太多内容;霜降以后,红薯叶饱经风霜,浸润了人间烟火,是俗世的烟云下,有了韵味,见了阅历,回味自然悠长。
一个“黑寡妇”,把红薯叶叫出了年代感。红薯叶风行餐桌的年代,大多数人的吃食并不丰盛,一年四季,唯独冬日少有青叶时蔬,红薯叶只不过是接济品,而今,一年四季都有大棚作祟,蔬菜也紊乱了自己的生长规律,但红薯叶依然是稀缺的美食,皖北地区各大餐馆每到冬季依然流行吃红薯叶杂面条。
“黑寡妇”的命苦呀,人世的风霜让它憔悴了容颜,到头来,一生陪伴的都是杂面条,它一辈子都没有“主流”过,但世间关于她的浪漫传说一直流传在坊间,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关于霜降,诗画双绝的吴藕汀写过一首《霜降》:“登高吃酒久阑珊,开在篱头花又檀。霜降尖团肥正美,囊悭惟有画中看。”尖团是蟹的代称,霜降以后,还吃什么螃蟹呀,早已过气了,这时候,吃上一碗红薯叶杂面条还是不错的,为即将到来的冬天积蓄一点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