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老年人春季养生需注意的六个事项

  传统中医学强调养生要“顺天应时”,立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此时养生十分及时且重要,尤其是对各项身体机能逐渐减退的中老年朋友们来说,春季养生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好机会,需要好好把握。那么就来看看,老年人春季养生需注意的六个事项。

  1、衣要“治寒”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春天不可薄衣”。中医认为,防病如御敌。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多变,如衣着单薄,保暖措施不利,极易受寒患病。特别是中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开始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弱,“春捂”是必须的。中老年人衣着要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2、食要“治腐”

  春天生机旺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亦随之增加,中老年人要有足够的热量十分重要。孔子吃饭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陈旧或变味,鱼肉不新鲜了,他都不吃。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喝但不能喝醉。

  春季,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一是保证热量,适当减少食量;二是粗细搭配,不能偏食;三是脂肪宜少,蛋白亦多。如豆类、鱼类、禽蛋、瘦肉等;四是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少盐,多食蔬菜、水果等。

  3、心要“治躁”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人长期生活在不良情绪中,如郁闷、焦虑、愤怒时,可强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的分泌功能紊乱,免疫机制受损,抵抗力下降。不良情绪不仅容易使人诱发疾病,甚至有患上癌症之可能。

  而豁达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可使人精神轻松,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增强。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因为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疾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4、身要“治疾”

  就是要及时地管控疾病,痛痒不可忽略。春天,气温回升,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气候变化无常,都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中老年人要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别忘了自己的身体,别忘了医生的医嘱,别忘了按时服药。

  5、境要“治污”

  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方面,清代医学家徐大椿有自己的卓见。他在《医学源流论·五方异治论》中指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在分析了不同地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后,他告诫人们,“入其境,必问水土风俗而细调之”,因为“所产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可见,徐氏关于地理环境对疾病与医药影响的认识,已较为深入。

  冬去春来,中老年人的调节中枢和机体功能仍处怠缓状态,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坚持每日通风换气;二要保持卧室干燥,被褥常洗勤晒;三要居室色彩协调,氛围祥和,可养置适量的花草;四是睡前温水泡脚,按摩双脚。中老年人还要切忌“恋卧”,睡眠过多会使新陈代谢减慢,气血运行不畅,不利浊气排出。

  6、练要“治懈”

  古代医学家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常到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中医讲:“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中老年人在锻炼中,首先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其次要动静结合,锻炼时要保持精力,不要过度疲劳;三要适时适项,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项目,不要做过难、过大、过险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