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陕西华县的腊八节盛会,腊八会

  民间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在陕西渭南一带的华县地区,腊八节人们除了吃腊八面,过去还有一个传统是上“腊八会”,所谓腊八会,其实也就是当地腊月里办的物资交流大会,也是人们年前的年货置办大会,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陕西华县的腊八节盛会——腊八会。

  旧时华县的年气,在西关的腊八会是最浓的,这是华县人年前第一次的年货备办会,会期总共三天。会前几天,蒲城、大荔、渭南、华阴、潼关,还有耀县、三原、洛南甚至河南的许多客商,早早地就把当地的特产运来租占许多摊位。本县卖热食小吃的,也在街西头的大道盘起了好多临时炉灶。

  集会一大早,人们肩挑手提地从四面八方向西关街云集,街道根本容纳不下,东门外的大街、“一天门”外和街西的大道各延伸了一二百米都做市场,这还不够,还会在街西大道两旁的麦地里辟了两大块摊位区。

  西关西头这一大块扩展区的西北处是蔬菜区。大堆的红白萝卜、白菜、莲菜、苤蓝、红苕、大葱和山药等北方农村的冬菜样样俱全,摆得满地都是。它的东面是卖灶糖、花生、红枣、黄花菜的市场,这些东西主要是来自洛南和大荔。

  东北角则是牲口市场,主要卖猪、羊、牛,也有卖驴卖马的。扩展区的西南处是卖陶瓷器物的。地上摆着大大小小的各种瓦盆瓦罐和瓦面缸,这些东西多是一些河南、安徽的人烧制的,不大美观但价钱便宜。

  紧往东是肉市,商家多排成几排。各家都支起一个横杆,把肉切成块用铁钩挂在上面。现在大家怕大油爱瘦肉,但那时不同,特别是农村人平时饭食油水少,喜欢吃肥肉,四指五指膘的肉是最诱人的,卖这等肉的人很“牛”气,价扳得硬,“一分货一分价”么。

  再一块是卖蒸馍用的炊具,有笼、垫格、草圈、麦秆笼套、锅板(盖)、风箱等,这些东西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见的。卖风箱的把风箱拉得乒乓响,炫耀它的风气足。

  靠近城西头的一处是卖年画和神像的。年画好的要数天津杨柳青的“年年有余”、“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神像有灶神、财神、土地神、门神(秦琼、敬德)。

  此外,还有祭祀祖宗的“爷簿”轴。神像的纸质都比较差,印刷套色也粗糙,但百姓们很虔诚,神像不能说“买”,要说“请”,请好后恭恭敬敬地卷起来拿在手上。

  东门外的大街上是竹器和炭柴市场。华县是“竹艺之乡”,做工精细的竹器远销外县和外省。这里一街两行都是竹笼、箅子、馍碟、筷子笼、牛笼嘴、竹椅子、竹凳子,最令人眼热的是精美的“马头笼”,是走亲戚放礼馍用的。

  西关的正街道上主要是经营糖业烟酒、油盐酱醋、布匹衣物、日用百货和山杂货的许多老字号,它们都备足了货物,除在店内营业外,都在门外搭铺板摆上货物雇人或请亲戚帮忙销售。

  此外,街道上还有几处织袜机是妇女们感兴趣的,各自拿线来在机子上一绞,十几分钟就织出大半尺长的圆袜筒。街中两家煮青店,是卖黑蓝色染料的,妇女们出入的也多。

  腊八会不单是货物的交流买卖会,也是农村社会百相的亮相会。大街上有套圈的、耍猴的、吹糖人的、唱“扁担戏”的(单人蒙着帐子玩布偶),东门内有剃头的、镶牙的、拆字算卦的、劝善的,还有抽签摇会的。

  到中午时,街内街外的几十处大大小小的饭馆、摊点都坐满了人,火光熊熊,烟雾弥漫。会上到处人头攒动,前挤后拥,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吆喝声、器皿撞击声、猪鸡的嘶叫声、吵闹声响成一片。

  到下午四点多钟,会慢慢就散了。人们又都手提肩挑地逆着早晨来的路回家了,只是步子慢了一些,三五成群地闲聊着。有时有西安来的大剧团演出,火神庙前就会聚拢了许多人,戏是大家熟悉的《辕门斩子》、《游龟山》、《劈山救母》、《秦香莲》等传统剧目,演员是家喻户晓的名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