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俗:出嫁的女儿为什么不能在娘家过年
现在许多的结婚的人对于春节去哪一方家里过总是会闹出一些矛盾,那么关于出嫁的女儿为什么不能在娘家过年有什么依据呢?本期春节习俗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为什么说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
古代社会把嫁出去的女儿比喻成泼出去的水。认为女子出嫁之后就是外姓人家的人了,不会像儿子那样承接香火,为娘家创造价值。女孩虽然也是父母的亲生骨肉,但出嫁之后,尽管表面上还保留着固有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却由亲密渐渐走向疏远,像水一样已经泼出门外了。
封建礼教要求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三从”即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当时,无论是在娘家或婆家,女子都没有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即使亲生女有机会回到娘家,但在娘家人的眼里,她已经是外姓人了,家里的事不会让她参与。
节庆禁忌:村里有这样一句俗言: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灯。意思是说出嫁的姑娘不能看见娘家年三十的火,若看见了娘家来年就不发财,不兴旺。所以,出嫁的姑娘可以回家和父母一起吃团年饭,但不能在娘家过大年三十的夜,更不能在娘家参加初一凌晨的出天方仪式。
乡里人很看中元宵节,但出嫁女是不能看见娘家正月十五的灯,认为看了娘家也会不吉利。
闺女不见娘家灯,没事怎么也行,有事了光疑惑哩。确实也听过有人见了娘家灯,娘家的人有死的也有伤的这些事,不知是巧合还是真的,劝你初五前还是不要在娘家过年。
不见娘家灯的真实其实是说结了婚生气住娘家的趁过年不要生气了赶快回婆家合好吧,也是劝人不要离婚。
坐月子也不能在娘家说是容易撞沥血鬼一笑了之:旧时的迷信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要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
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因为,闺女出嫁就是人家的人了,是外人了;夫家才是她的家,回娘家只是走亲戚。
老祖宗享用供奉,初一晚上回天上去后,女儿才可以回娘家。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会带来晦气,对娘家很不利,据说还会让娘家破败。
即使在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因为如果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过年,周边的人会说婆家待她不好,娘家的村里人也会鄙视:居然回娘家过年(没地方可去?)。这种习俗起于何时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元明戏曲中就已经有反映。这种习俗大概是早年大陆移民带过来的。这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一种表现。
这种习俗强化了妇女对婚姻的依赖,增大了妇女离婚的社会压力。久而久之,习以为常,这种民俗现象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大年初一不让女儿回家,不正好和老公在家婆家过吗?如女儿回了娘家,女婿必然跟来,那谁陪夫家的老人过年呢?所以,长期形成的习俗自有它的道理,很难与陋习联成一体。古人们对大年几天的安排非常明了:三十全家团圆,初一大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探亲访友(指到关系密切的友好家中做客),初四上坟烧纸,祭典过世的亲人,初五就随意了。这样约定俗成,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