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草原上的狂欢,鄂尔多斯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草原上的娱乐,最先是草原人民向天地祖神祭祀、祝福过程中的一项活动。主要的运动就是摔跤,赛马,射箭,至今那达慕大会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期的那达慕带你去了解鄂尔多斯那达慕大会。

  草原那达慕的起源

  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聚会”的意思,是草原人民喜庆丰收、隆重聚会的节庆活动,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那达慕都要举行被称为男子“三艺”的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如今随着草原文明传承和发展,那达慕逐渐从竞技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演变为更突出艺术性、娱乐性的旅游节庆活动。

  那达慕的原型,是草原先民在向天地祖神祭祀、祝福过程中的一项活动;成吉思汗时期,其骑马、摔跤、射箭好汉三项技艺,成为蒙古大军必须具备的技艺。蒙古族作为马背民族,检阅马力,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摔跤,也就成为蒙古人平时相互角逐的一种形式。

  古时,为了保护和拓展生存空间,要求先民具有与野兽、与敌人搏杀的强壮的体魄和技巧,因而摔跤这种有助于训练体魄和技巧的活动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中。从围猎到战场,射箭成为蒙古人的擅长。

  蒙古族的历史上,成吉思汗祖先阿阑豁阿夫人“五箭训子”的典故,成为蒙古族团结凝聚的典型事例和教育子孙后代的佳话,代代相传;1225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大军返回草原的途中,在布嘎苏其盖举行盛大的庆典。成吉思汗弟弟、着名神箭手哈撒儿的儿子也孙格,一箭射中三百三十五庹距离的靶。成吉思汗赞扬也孙格不愧为神箭手,高兴之际立了一仗高的石碑作了纪念。

  后来,人们把这块石碑称为“成吉思汗石碑”。碑文用回纥蒙古文雕刻,其内容为:“成吉思汗,征讨花剌子模回归时,全蒙古国民众聚集在布嘎苏其盖,也孙格射中三百三十五仗距离的靶”。不难看出,当时的庆典中,射箭已是一项娱乐项目。

  据文献记载,当年成吉思汗在客鲁伦河畔拉起万群牲畜的练绳,用九十九匹白骒马鲜乳献祭长生天,举行“查干苏鲁克大典”,祈求草原人畜兴旺,大地平安。这一庆典活动,在鄂尔多斯以“查干苏鲁克大典”和“珠拉格”(马奶节)节庆形式一直在传承。在这一节庆活动中除举行鲜奶祭天仪式外,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好汉三项那达慕”。元朝时期,政局稳定,好汉三项那达慕以娱乐形式已在蒙古草原上广泛开展起来。到了清代,蒙古各旗扎萨克王爷,为了显赫自己地位,选定自己的快马以及摔跤、射箭能手,册封摔跤称号,并举行盛大的全旗乃日(节)盛会。同时在敖包祭祀、庙会期间各地举行固定的乃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草原那达慕盛会,显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那达慕大会详情

  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那达慕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重要价值。

  因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达慕大会举办时间

  那达慕(每年的7月11日至13日),在蒙语中意为“娱乐”或“游戏”,在蒙古国那达慕又被定为国庆节(建国节为11月26日),是蒙古国最盛大的节日。在节日期间组织有蒙古传统的体育盛会、歌舞表演等,国家的领导人都要亲临现场并邀请许多的外宾观看。那达慕也是蒙古人尽情欢畅的时刻,这一季节是蒙古草原景色最美、牛羊最肥壮、马奶酒口感最醇的季节,是当地居民选择休假的最佳季节、也是外国游客最为集中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