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彩甲天下,秦淮灯会又叫什么
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是南京地区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举办的时间,这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期间,不仅有美妙的花灯,中外闻名的画舫,更有皮影、秧歌、踩高跷等种类繁多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吸引天下游客前来游赏。那么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素有“天下第一灯会”美誉的秦淮灯会又叫什么。
问:秦淮灯会又叫什么?
答:秦淮灯会又叫金陵灯会或夫子庙灯会。
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秦淮灯会的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期,国都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是中国最早的灯会。明初之后,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满清入关后,这一地方习俗基本得到延续和发展,文学名着《红楼梦》中就多次描写元宵节的观灯盛况。每年元宵节,夫子庙一带人涌如潮,锣鼓喧天,其灯火之盛比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中旬,清朝湘军攻入南京,城市设施受到很大破坏,元宵闹灯习俗受到很大冲击。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意欲恢复昔日繁华景象,便疏浚秦淮河,重建部分夫子庙建筑,使灯会习俗再度恢复。
民国时期,当时的《首都志》中有记载:“灯市以笪桥、评事街、夫子庙等处为盛。”但由于国家长期内战,灯会场面一度受到很大影响。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南京,战火使得夫子庙古建筑群遭到破坏,灯会风俗一度中断,直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后,夫子庙地区才偶然有少量的花灯贩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后,由于国共内战,通货膨胀严重,普通民众无力再赏玩花灯,因此元宵节张灯、观灯习俗几近消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灯会风俗开始逐渐恢复。20世纪60年代,元宵节灯会的热闹程度已基本恢复。1985年,南京秦淮区政府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开始在夫子庙大成殿和明德堂由官方组织每年一届的“金陵灯会”,恢复了历史上每年一度的秦淮灯会。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纪以后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如今已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江南贡院、中华门、老门东、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带。
秦淮灯会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寄托民众的良好愿望与生活追求,与此相辉映的其他民间文化艺术门类如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秦淮灯会无论是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非常大,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艺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