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踏青是怎么定型的?踏青定型

  在春天有一个节日叫做踏青是很多小孩子非常喜欢的节日,踏青可以简称叫做春游。那么在这样的节日里,人们只记得游玩而却不知道踏青是怎么由来。踏青是怎么定型的?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踏青是怎么定型的?

  踏青定型

  秦代以后,上巳节中过于放纵有关的节俗逐渐遭到禁止。除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以外,只有迎春、踏青等少部分活动得以流传,而原有的求配偶、求生育的性爱色彩渐渐消弭。

  汉代基本上承袭了先秦的“迎春”的习俗。除皇帝率百官举行“迎春仪”外,各郡县也有迎春之礼。如《后汉书·祭祀志下》载:“(县邑常于)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此外,在春和景明的季节里,帝王贵族们常借迎春之仪游览春色。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令天下大酺五日”[1]。后汉明帝、章帝、和帝、安帝、灵帝、献帝都常于春季出游。郡县官吏也常以劝农为“春行”。汉代还有春日采风习俗,据《汉书·食货志上》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绚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可见,这种劝民农桑的迎春之仪,已远不止仅仅“礼拜”而已,而是在演礼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赏心悦目的余兴节目。

  关于民间春秋郊祭,《盐铁论·散不足》中曾记载说:“今富者祈名狱,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像;中者南居当路,水上云台,屠羊杀狗,鼓瑟吹笙;贫者鸡豕五芳,卫保散蜡,倾盖社场。”可见汉代的踏青风俗的盛行。

  魏晋之后,上巳节改定在三月初三日,《宋书礼志二》记“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故多称三月三,但文人一般仍称上巳。不过,上巳节的古俗逐渐被水滨裢禊、曲水流觞、踏青等活动取代,而成为游春娱乐的盛会。《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依然出外踏青。《西京杂记》卷三记载:“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晋代后又有许多娱乐,如临水浮卵,浮枣,曲水流觞等,十分盛行。

  “曲水流觞”是在水溪旁结聚宴饮,也称“流杯曲水”。晋朝会稽人王羲之《临河叙》说:“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这位人称“书圣”的王羲之曾于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相聚,赋诗,流觞宴饮,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兰亭集序》:“永和九年(353),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虽然这次聚会是“修楔事”,但的色彩已淡薄,文章实际描写的还是春日郊游盛会。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说:“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亦是此意。”可见,春日踏青这种习俗活动在民间的普遍。

  小结:以上就是踏青是怎么定型的介绍。那么看完了这个是不是发现我们对于踏青这个节日看法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