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中国葡萄酒庄的发展之路

  从《延庆县葡萄酒庄产业准入扶持和退出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出,该县要积极引进大型葡萄酒企业入驻产业带,自建标准化、绿色、有机葡萄种植和生产基地,包括科技研发、检测鉴定、咨询交易等机构入驻产业带,这就是一个葡萄种植、生产和科研服务的产业基地了;而推动品牌营销、酒窖、俱乐部、会所、观光、科普等配套产业入驻产业带,这就是一个“酒庄”的概念了。笔者注意到该办法中有“葡萄酒庄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占项目园区总面积的3%”的规定,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可以建一些别墅类、酒店类项目的。

  按照笔者的理解,这种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与葡萄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一旦形成,一种新的产业形式——葡萄酒庄就会出现在距北京市中心70多公里的延庆县。

  其实,最早在国内兴起酒庄建设的是大型葡萄酒企业。2001年,张裕和法国葡萄酒业巨头卡斯特公司合资兴建的张裕卡斯特酒庄在位于烟台至蓬莱的黄金旅游线上建立,从那之后众多葡萄酒厂开始加入酒庄建设,争相用酒庄概念包装传统的葡萄酒生产。如河北昌黎葡萄酒产区的华夏庄园,将—个原本工业化的厂区打造成华夏葡萄酒文化展示的橱窗,内部各生产工艺、酒窖、品酒室向游客开放。

  但这种酒厂式的酒庄无法满足高端市场一瓶千元以上的消费需求,更无法带来欧美酒庄品牌文化的精神体验,所以中国酒庄的萌动势必要从模仿世界城堡酒庄的形态开始,强化对于其酿造工艺的传承和产品品质的追求,同时通过建设相关旅游地产等休闲体验方面的创新做法,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消费体验。如位于北京密云的张裕爱斐堡酒庄,其法国城堡式形态传递着欧洲经典韵味,内部有酒窖参观、工艺展示,还有会议、主题休闲、餐饮招待等。爱斐堡俨然成为一个围绕葡萄酒主题,以欧式城堡和小镇风情为特色,集多种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而在烟台的南王山谷,中粮为进军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推出了君顶酒庄。君顶酒庄展现的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地中海建筑风格,融合了高尔夫、马术、spa等休闲功能,成为体验高端休闲生活的场所。

  现在国内还有比较个性化的小型酒庄,被称为庄园型酒庄,它的特点是利用庄园主的影响力来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目前这类酒庄数量十分有限,且庄园主大多是来自海外或具有海外相关经验、资金雄厚的葡萄酒爱好者。他们在葡萄园种植、酒庄酒酿造、庄园建设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葡萄酒不追求销量而向精品化发展。如青岛的华东百利酒庄,创始人是一位叫百利的英籍葡萄酒商,他在对中国大江南北进行考察后,引进法国的葡萄来种植;而昌黎的朗格斯酒庄的选址也是经过国外葡萄酒专家的精挑细选,在肥料使用、亩产量、葡萄糖度等方面都有一定之规,而酒庄的建筑则采取奥地利贵族风格的黄墙红瓦、坡屋顶形式。由于缺乏大型酒企广泛的推销渠道,这种小酒庄往往采取先在国外获得认证来证明其葡萄酒的品质,通过参加国际性大赛打出名声,从而打开国内高端消费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烟台、怀来、昌黎等酿酒葡萄产区,主要由当地农民自发建成的作坊型酒庄已经大量发展起来。这类作坊型酒庄既是农民的居住空间,也是集酿酒、储酒、招待、展销于—体的小型酒庄。但受限于国家对小型酒厂生产的控制政策和自身经营水平,如果没有城市人群的大量参与和技术的支持,这种小作坊很难做大。

  无论是酒厂式酒庄、庄园型酒庄,还是作坊型酒庄,产地与消费地的重合都会成为其最佳的生长土壤,也就是说它不仅需要优良的酿酒葡萄的种植条件,而且需要一定的葡萄酒及相关消费的需求聚集度。在具备了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距离大城市较近的中小型酒庄在旅游休闲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有着诱人的前景。法国的波尔多、美国的纳帕谷,都是在与中国目前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时期发展出体现当地生态环境和高端度假理念的精品酒庄群。那里的酒庄星罗棋布,其建筑因葡萄而生,未经规划,风格各异,却有一种共同的美感。很多成功人士在功成身退之际,购买酒庄,种植葡萄、酿酒,享受生活的快乐。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富裕阶层的水平为基础,中国酒庄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欧美的酒庄发展经验,在葡萄农业资源与休闲消费需求同时具备的地区,围绕酒庄主题的旅游休闲综合体将成为区域休闲地产开发的热门。此次北京延庆县欲打造北山葡萄酒庄产业带,似乎抓住了该地适合葡萄种植的资源优势和毗邻北京城区的巨大休闲消费需求,但究竟要建成什么样一种酒庄,能否抓住酒庄建设发展的规律,能否走出中国酒庄的特色发展之路?这些都是摆在规划管理者、建设者、投资者面前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