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葡萄酒关键词
葡萄庄园天气炎热干燥,适合葡萄的生长和成熟,一般来说每年收成量非常大。阿根廷最有系统的葡萄园和酒厂均是由意大利和法国两国的移民后裔设立的。葡萄品质中的马尔贝克在阿根廷有近乎的表现,阿根廷葡萄酒刚劲、浓郁,极具特色。
高海拔
说到特点,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阿根廷有这样一场不成文的竞赛,那就是酒农之间攀比的不是汽车或房子,而是葡萄种植的海拔高度。
许多葡萄园都在海拔900米以上,两三千米也不是稀罕事。一些精品酒商甚至在酒标显眼处标上了精确的数字吸引消费者眼球。
事实上,这个国家葡萄园所在的海拔高度令人难以想象,通常介于700米到1400米之间,平均海拔高过900米以上。在北部的salta省内,甚至高达3015米。这样的高度控制下,夜间气温经常会降低到得以种出味道浓厚且颜色深沉的葡萄来酿红酒。而在更冷的地区,特别是北部,还可以种出香气芬馥的白酒品种。干燥的山风让葡萄病害几乎绝迹,通常也不需要嫁接,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葡萄园的平均产量可以达到别处无法达到的高产量。所以有人说,阿根廷葡萄酒所展现的浓郁风味并不是来自土壤,而是受惠于气候条件,包括强烈的日照、干燥的空气以及因为较高海拔而产生的日夜温差。这里的葡萄园一天之内的温差可达到20℃,属全球之最。
葡萄酒就像果汁饮料
在阿根廷无论男女老少,都不乏惊人的酒量,无怪其已经成了葡萄酒的第六大消费国。
也许你是一位能够喝下整瓶白酒的“酒仙”,但面对把葡萄酒当水喝的阿根廷人,恐怕也只能徒呼奈何。虽说好酒是要品的,但阿根廷人从小喝葡萄酒长大,对于他们来说,葡萄酒就像是果汁饮料,甚至是水,一高脚杯的葡萄酒,一般一口下去就是1/3,两个人对酌,往往前菜阶段就已经开了第二瓶葡萄酒,所以往往杯碰过之后,阿根廷人就会非常自觉地一杯接着一杯一直喝到饭后。
马尔贝克
阿根廷是世界上种植马贝克最多的地区,它几乎成了阿根廷的标志。
马尔贝克的故乡在法国,这个“黑色葡萄酒”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19世纪60年代初,一场葡萄根瘤蚜虫灾害席卷法国、蔓延欧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欧洲大陆的葡萄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后经嫁接美国葡萄砧木才
得以起死回生。而偏居“新大陆”的马尔贝克却躲过这场灾难,幸存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喝一杯阿根廷的马尔贝克,其实是在品尝一种失传的味道,也即150年前的葡萄酒的原始味道。
有报道分析之所以马尔贝克有如此大的惊人变化,是因为气候的造化,南美的主要山脉安第斯山脉隔出了两个国家,一边是智利,一边是阿根廷,山脉挡住了风同时也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气,使得阿根廷的葡萄酒产区非常的干躁,葡萄种植跟新疆一样都需要灌溉,但这里日照相当的充足,早晚温差大,非常有利于酚类物质的积累,这种酚类物质包涵着很丰富的我们通常讲的有利于心血管病的物质,而且单宁相当的成熟,使得阿根廷年轻的红葡萄酒喝起来都很可口,尤其是南美温暖的气候条件造就的甘美甜润口感的葡萄酒,的确很适合于中国人的口味。
阿根廷马尔贝克红酒通常具有紫罗兰、黑莓、李子、樱桃、香草和松露的香气,陈年马尔贝克会呈现黑胡椒、巧克力、咖啡和烟草的深邃味道。酒体介于赤霞珠和梅洛之间,既有赤霞珠那种挺拔高大的结构,又有美乐那种圆润丰满的韵致,整体风格兼具赤霞珠的冷峻和美乐的妩媚,就像你昨天晚上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邂逅的那位神情凝重但又激情似火的探戈女郎。当你为加快酒香的释放而摇晃酒杯时,那旋转着的深紫宝石红酒液,多么像她飞舞的裙裾!在杯壁上滑动的“酒腿”(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较高的标志),多么像她闪烁穿梭的令人倾倒的长腿!
今天,马尔贝克的回归不仅要归功于阿根廷,也要感谢那些葡萄酒作家们的大胆预言;知名的罗伯特帕克就曾放言:“到2015年,这个被长期忽视的葡萄品种将稳固的列位于优质葡萄酒的圣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