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人酒话:话酒德
一场铺天盖地的雪,就真正的冬天了,况且又近岁末,撩起了人们无限的情思,连日来着实应酬了一番。虽然没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情景,但确实是情深意浓。年关前的宴会,无论于公于私,大都有总结答谢之意。想想韶光易逝,岁月难挽,似乎一瞬之间便又是一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该坐在一起的都要一起坐坐。不管人生是加法还是减法,一过中年就都会说坐一次少一次了。
今年的酒宴,与往年有一些不同,喝“宁夏红”的多了,喝白酒的少了。原因倒是十分地明白:“保健,养德第二。”
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给了我们许多规矩,比如无酒不成宴,便是一条。不要说是宴,就是普通的坐坐,酒也是少不了的。但在喝酒的时候,也不是要你狂饮烂醉,要有酒德。这也是一个传统。
袁枚曾经这样说过:“人无酒德而贪杯,最为可憎。”是啊,我确实见过那些贪杯大醉的人,一场本来情深意浓的酒宴,让一个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的酒疯子搅了个一塌糊涂。原本是借酒倾诉消愁,到头来却是旧愁未解,新伤又添。翌日清醒过来,堆一脸的厚厚的笑容,前襟长后襟短地东抱抱拳西做做揖地赔礼道歉,颇有些滑稽。然而更多的则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与可悲。至于喝酒滋事,进到派出所里,就更为十分的不值得。还有一种人,不到烂醉如泥,决不罢休。
到了最后,醉得乱七八糟,正如王维诗所云:“老酒喝昏头,回家睡狗窝。狗在身边卧,醉汉情话多。”中国是讲究德之操守的,尤其对酒德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文献记载颇丰,“洁樽肃客”、“举觞上寿”、“至情归性,通气合作”、“酒有品,人有量,醉有度”、“酒三行之礼”等。
到底什么样的境界才算饮酒真正的境界呢?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花开半看,酒饮微醺”,我总是在想,酒喝到这个境界。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个善意的提醒。
多数酒场,人们总要想到古人之饮,比如李白,比如陶渊明……其实,古人饮酒总在一个度中,这上度就是“微醺”。古人之饮常常都是在这个度上为文为诗。想想倘若酩酊大醉,扶墙则行,连自身都无法扶持,需要别人再三的引度,方能还家,还谈什么才思泉涌,龙飞凤舞地抒怀壮志?
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说自己是“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读古人饮酒之后而得之佳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为君持酒对斜阳,旦向花间留晚照”、“白发多情人便惜,黄昏把酒祝东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谁能说这些句子是出自地一个百事不醒的酒疯子的笔下?
以一篇《醉翁亭记》而大享“醉翁”之中的一代文豪欧阳修,曾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
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
刚刚送走新年,春节又浓妆艳抹地近了,这首诗会为我们节前的酒宴一点提醒:花开半看,酒饮微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