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的喝酒风俗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当亲朋好友三巡之后,酒兴至高时,便会提议大家放个“罍子”,这便是我们大别山区的喝酒风俗。下面为你简单介绍一下大别山区的喝酒风俗。
“罍”字,上有三田,下有一缶。与缶器区别,则是有颈。“三田”的
象征含义有两层:一为一盖两耳;二为器物上布满了圆形曲卷连接的云纹和方折形连接的雷纹,当然“罍”的古字也有直接书画云雷纹饰的,云雷即表示“天”,而里面所盛之物“酒”是五谷精华所酿,故主“地”,因此“罍”有融和天地,汲取精华的意思。
大别山区发掘的大型墓葬内基本都能见到罍子的身影,有商周时期的青铜罍,有西汉时期的陶罍等等。只是年代不同,材质各异。
先前山区的百姓以罍盛满自己酿制的的酒,敬奉祖先,用于祭祀,称给祖先放个“罍子”。据传,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巡狩今霍山县,当地官民用最隆重的方式迎驾,选一绝色美女捧美酒敬奉汉武帝,献酒时使用的酒器就是“罍”。当武帝饮罢,举“罍”问之。美女细说与武帝,武帝大悦道:“罍子迎驾,迎驾罍子,好!”
在传承有序的大别山酒俗里,放“罍子”一般用以表达主人对来客的敬意和良好祝愿,是山区人民好客礼仪的特色体现。
自汉武帝饮罍中酒始,祭祀之罍仍为大罍,饮用酒具则依型按比例缩小,比酒盅稍大。一是为了人们性情时一饮而尽,酣畅淋漓;二是为了主客都不致所饮过量。
即使今天,当你来到大别山区,酒桌上,主人也定会好客地和你放个“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