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从何时开始?
在不少人的眼中,葡萄酒是一个外来的产品,代表着西方的文化和情趣,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么?葡萄酒真的是舶来品么?
首先,从种植方面来讲,中国具有几千年栽培、种植葡萄和酿造酒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葡萄酒文化并非是西方文化的专利,它与中国酒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不断的交织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葡萄酒文化现象。可以说,葡萄酒在中国是“古而有之”。
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酩饮之,则酶然而醉,故有是名”。“醣”是聚饮的意思,“酶”是大醉的样子。
其次,在葡萄酒的酿造方面,据有关史料的记载,是从西汉开始的。张骞出使西域时带来的。《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指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酒又有了发展,魏文帝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这段文字表明了魏文帝对于葡萄酒的喜爱之情。
所以,葡萄酒从古代就已经进入中国,葡萄酒文化在中国也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