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漫谈欣赏葡萄酒的一些误区

  中国葡萄酒文化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却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有文化,有层次的意义。也由此人们谈葡萄酒必用“品”,“喝”葡萄酒倒成了没品位的代名词。这似乎是我们文化里容易走极端的一种体现,其实葡萄酒自发现时就是用来“喝”的,不管是祭祀给鬼神还是供奉给贵族。品酒是随着葡萄酒贸易发展才出现的判断酒品质的方法,似乎更应该局限于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应用,至于普通大众则应该“喝”下去,欣赏葡萄酒不应该带有太多目的性。

  有些爱好者为预防疾病喝葡萄酒。适量饮用葡萄酒确实能起到养颜、保健功效,但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要指望葡萄酒能代替药物。即使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信息依然是不对称的,我们经常看到葡萄酒防治各种疾病的宣传和外国人葡萄酒保健的故事,却不知道国外也不缺乏反对饮用葡萄酒的研究成果和声音,葡萄酒大国法国的反酒精组织每年都会为禁止葡萄酒消费举行游行。

  我们并不反对葡萄酒有益健康的观点,生活中也经常接到身边人正面的反馈,我们的观点是不要过度夸大葡萄酒的作用,我们认为饮用和欣赏葡萄酒带来的身心愉悦可能比化学上的保健作用更大。能够每天花时间喝上一杯酒慢慢欣赏的人其实也是对生活满足度更高的人,保持心情愉悦和充足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

  葡萄酒和食物的搭配越来越多被提及,人们总是试图为餐酒搭配制定出确定的配方。找到合适的葡萄酒搭配食物非常重要,但不要忘记饮食是一项非常随性的活动。每个人对味道的感知差别巨大,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对饮食的喜好都会有很大差别。我们习惯于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普世法则”。但我们遇到的真实情况是不喜欢白葡萄酒的人宁愿用红葡萄酒来配海鲜类食物,尽管这样的组合味道非常奇怪,但他个人会觉得无论怎样也比白葡萄酒更好喝。因此我们建议欣赏葡萄酒不要墨守陈规,相信自己的味蕾和感觉会让自己更愉悦。

  有一种论调认为品酒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活动,直接由人的生活习惯决定。认为个人对葡萄酒质量的感知取决于他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因此当地人更喜欢本地化的葡萄酒。这种观点类似于东北二人转比莫扎特更受东北老百姓欢迎,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普通老百姓没有机会学习感受莫扎特的音乐。我们欣赏不了的东西不一定不好,而是我们还不具备欣赏的能力。因此我们才会建议初学者从基本的有特色的葡萄酒入门,直接喝昂贵的顶级葡萄酒并不利于他们感知这些酒的美妙。

  酒的品质可以分高低,我们的品味水平也可以分高低,当我们无法欣赏一款高质量美酒的时候不应该转身离开,而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品评能力来试图欣赏他,这需要长期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每个人因口味和喜好不同会喜欢不同类型的葡萄酒,但并不代表其他类型的葡萄酒不好。正如以艺术成就来讲梵高和莫扎特都处于很高的层次一样,柏图斯Petrus,拉菲Lafite和库克香槟Krug都是非常棒的顶级葡萄酒,不管你更偏好哪一个,他们都具备伟大葡萄酒的共性。

  发掘自己欣赏葡萄酒的潜力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尝试来实现。个人需要随时留意身边的气味,建立自己的香气记忆库。星巴克里香料的味道,超市中水果的芳香和生活中能见到的花香都有助于我们捕捉葡萄酒的气味,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葡萄酒香气。大量的尝试同样非常重要,但要注意尽可能品尝生产和保存状况好的葡萄酒,不典型或者变质的葡萄酒反而会让学习者对葡萄酒的风格产生困扰。

  因此我们非常不建议参加随意的盲品活动和自带酒盲品活动,因为盲品用的酒款可能因质量或保存原因对参加者产生误导,从而对相应的产区或葡萄品种产生错误认识。盲品本是用来客观判断葡萄酒品质的,试图通过盲品学习葡萄酒的人士切记要首先保证所用酒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