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互补!进口葡萄酒商应走进中国茶文化
葡萄酒与茶叶虽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但都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有极深厚的文化底蕴,茶道博大精深,蕴涵人生哲理,都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里。
我是个新闻工作者,由于职业的关系常到葡萄酒专卖店里坐一坐,在进口葡萄酒面前,密密麻麻的外文酒标,有一种漫无目标的感觉,一袭职业装的导购小姐跟着我,生硬地介绍我几款葡萄酒,恨不得我立刻买下来,在一种沉闷压迫感之下,只好悻悻地遛掉了。
反之,茶叶专卖店给人是清新舒服的感觉,在厦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我偶然间走进一家茶馆,立即被店里十足的茶文化氛围所感染,店里飘逸着中国传统的古筝乐曲,全部采用古典的酸枝木家具,各种带包装和散装茶叶以及美仑美奂的茶具错落有致地摆放其间,身着很具民族特色传统服饰的导购美女,很专业地介绍着并将我们引入到一尊根雕茶桌前,一边给我们介绍着手上蒲耳茶的常识,一边熟练地摆弄着复杂的紫砂茶具,直到泡出一道清香四溢的茶,递到我们面前。突然间一个念头闪过,为什么葡萄酒专卖店相比起来就显得沉闷冷清很多?何不来个中西互补,茶店经验是否可被葡萄酒专卖店学习借鉴?
葡萄酒与茶叶虽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但都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有极深厚的文化底蕴,茶道博大精深,蕴涵人生哲理,都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里;而葡萄酒文化虽然不象茶那样形成一种精神哲学,但是却是从产地到葡萄品种,从酿酒师到酿制工艺,从生产标准到法规,从品尝方法到配菜等等都有一套很严格的体系规范,他象征了一种具幽雅、高尚的生活方式。其次两者由于在地域性、品种以及工艺上的差异,造成的口感差异非常大,因此具有极强的品尝性。另外,两者都是纯天然的绿色健康食品,是上天赐给的通灵之物。总而言之,两者都是一种精神性产品,即不只是购买茶和酒本身而是购买一种感觉和心理满足。
中国的茶叶专卖店将茶文化的内蕴展示出来了,感其气、闻起言、嗅其香、品其味、辩其质,全身心体验到茶的灵性与魂魄,而自己的性情也得到了陶冶,面对口感适宜的茶和导购小姐的循循善诱,不买也难。茶庄里的茶叶价格不菲,有的是几百上千元一斤的极品茶,如果对于茶道不甚了解的人,不通过这样方式是很难做购买决定的,而一旦产生信任感也就成为常客了。同样,文化是葡萄酒的灵魂。正如人没有灵魂就如低级动物一般,没有彰显灵魂的葡萄酒是没有价值的,不能展示葡萄酒丰富文化底蕴的推广方式是有形无神的。然而很遗憾,在今天,就算是喜爱葡萄酒的人对其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何况于广大消费者。对于价格不菲的高档进口葡萄酒,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去购买无异于冒险,就算是货真价实,这瓶酒仅是满足口感而没有令精神上有最大的愉悦,他的价值是被局限甚至是贬值了。
就如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他精心选购了一款昂贵的进口葡萄酒送朋友,几个朋友品尝时感到不太适应,觉得还不如某国产普通葡萄酒,这人因为也不懂而无法解释,感到很郁闷,心想以后再也不买它了。可见打造文化就是打造价值,必须要给消费者一个购买和消费的理由,一个信心。
专卖店是葡萄酒文化营销的一个最合适的平台。注入文化就是注入灵魂,是画龙点睛之笔,而文化的精髓则在于“体验”,即让消费者感其气、闻其言、嗅其香、品其味、辩其质,全身心体验到葡萄酒的灵性与魂魄,然后“知其值”。正是借助于文化传播无形中将专卖店自身的品牌文化塑造起来了,而当人们想要购买葡萄酒的时候自然想到了专卖店品牌,那么此品牌就成为葡萄酒文化的代言载体。而品牌的无形价值又对有形产品起到了提升和保护作用,为经营制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今天观察下来,很多茶庄不仅卖茶,还卖冠以“XX”品牌的茶具,这些紫砂茶具是在宜兴请有名艺人专门烧制,还配以“制作证书”,全国仅此一套,价格在300---600元不等。其实茶具也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茶壶是有灵性的。除此之外,茶庄还配有各种礼品包装,分为祝事业的、祈福的、祝寿的等等,大小规格不等价格随人。茶庄里面还设有雅座包房,供茶友聊天和客人进行商务洽谈,一壶茶要30--50元不等。店门为敞开式的,门口摆放各种促销的茶品,促销人员甚至端着一小纸杯茶给过路的行人,招徕顾客。经营者最大限度的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寻找专卖店的利润点。葡萄酒专卖店也应最大限度的挖掘酒以外的附加商业机会,如酒杯、酒器、礼品包装、定制化服务、培训等等,应该来说,在附加值上,葡萄酒文化更容易找到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