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燃灯供佛”的来历与意义,祈求未来吉祥如意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极其的胜利,而且在一些特殊的节日之中,都会为自己或者是家人祈福,希望在新的一年之中可以诸事顺利,但是在这其中也需要考虑到每一件事情的意义。因为可能一些做法是传统的年俗活动,或者是风俗文化传承。
对于元宵节燃灯供佛,其实有着不同的说法,而其中,有一个主流说法。元宵节是根源于民间的开灯祈福的习俗,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唐朝的时候,中外文化交流非常紧密,佛教兴盛,人们都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元宵节在形成过程中,只是称之为正月十五、正月半或者月望,在隋以后称为元夕或者元夜,唐朝称为上元,在唐末的时候才称之为元宵,这便是元宵节的历史由来。
通常情况下来讲,元宵节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会有一些风俗和活动,包括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祭门和祭户、驱逐老鼠、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等等。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在北京主要有花会、灯会、吃元宵;河北省有比较独特的元宵习俗是一种拉花;安徽省会有荡秋千、挑灯笼、撂火的习俗等等,有着当地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色存在。同时,燃灯供佛也就意味着一种吉祥如意的生活。
元宵节这一节日风俗其实源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慢慢的在全国的发展过程之中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