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酿酒与治病的最初渊源

  酒问世之前,人们生了病往往寻求“巫”的帮助,而随着酒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发现这种用谷类和酒曲酿制而成的液体,味甘辛而性热,无毒,可以进入病人的心、肝二经,具有一些神奇的功效。

  正如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的:“酒,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拂郁而消沉积,通隔噎而散痰饮,治泄痢而止冷痛”。

  商代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鬯”意为“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这可能是我国目前最早的用中药制酒的记载。

  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酒还可以让药力更迅速地到达全身的经脉,有助于药效更好地发挥,而以酒送服中药,可以借助酒的辛热之性,缓和药物的寒性,以调整中药的性味。

  古人不仅常用酒来服药,更是将各种中药与酒一起经过浸泡或煎煮制成酒剂,药与酒结合,既可又可预防疾病,由此发展出我国中药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药酒。

  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中药的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如果中药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可提高疗效。

  我国是研究酒与健康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治病和保健两种功效在传统中医学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