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建筑特色是吊脚木楼,都是很多人住在一起的,很少有单户的,结构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土家的建筑土楼是最有特色的,土家族文化历史悠久,有很多的传统节日,特色的习俗,那么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土家族传统节日时间安排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文化,土家族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土家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有的却渐以远去。偶尔温习,又让这片早已城市化的土地变得温情艺术起来,让我们这些已身处城市的土家儿女和我们远道来的客人们感到更加亲切亲近……

  岁时: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对东方作揖祝圣;归者跪拜尊长,日拜年。拜年者以未出上九日谓亲厚。过上九日谓迟年。妇女于夜间迎紫姑神,谓“请七姑娘”。

  正月十五夜,取衫树枝,于宅外烧之,谓“烧”。儿童大声呼逐,谓“赶毛九”。是夜,张灯结彩,演戏,玩花灯,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通宵达旦,城乡皆然,叫“闹元宵”。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

  二月十五,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丝棉五色纸制为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逝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

  四月初八“浴佛节”。此日,农夫同中俱休息一日,是乡间古老劳动节。

  立夏日农家饮酒食肉,叫“助力”或“接力”。

  端午节,凡附近寺观,必印送张真人图像,至节日必悬挂堂中,小儿辈则以雄黄涂额,以“邪毒”。是日则食棕子饮菖蒲,系艾蒿悬于门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水赛龙舟。端午节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人晒衣服,谓之“覃后哂,传说这天是明初土家首领覃后王殉难忌日,为土家族一大民族节日。

  七月七夕,妇女结彩绸对月穿织,陈瓜果于道以祀牛郎织女。

  七月中元,谓之过月半。

  中秋节,土家族不兴赏月,汉人称之”守月花“,吃月饼则是土汉共有的习俗。土家人对中秋别有特色,他们披着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无生育之夫妇”送子“。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

  十月朔日,剪纸为衣,具酒馔奠于祖,曰送寒衣。

  十月十六日,俗谓寒婆婆打柴。若此日雨,打柴不成,冬必晴暧;若此日晴,则虿褚殉桑,”二月初二晴,果木吃不成;二月初二落,果木结成索“等俗言同类。

  十一月十九日,为太阳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极恭敬。

  冬至节,白族称祭祖节。

  腊月初八,酿糯米酒,曰”腊八糟“。

  腊月二十三夜,土人祀炉神。

  腊月二十四,谓”过小年“。

  腊月二十七日,为打年粑节。

  腊月二十八日,为家神洗尘净身。

  腊月二十九日夜,腊月三十凌晨,过早年。

  腊月三十碗上,除夕,谓过年,守岁,给/要压岁钱。

  土家族注重传统节日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土家族过去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过赶年,也叫提前过年,又称过蓑衣年。即逢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腊月二十八过年,异于其他兄弟民族的年节。据说在明代,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一带,政府兵将御侮受挫,特令组织士兵出征抗倭,限定腊月三十日登程,不得误期。土家族先民为了按期出发,奔赴前线,打击倭寇,故提前一天过年。继因祖先抗倭立功,其后代子孙为了继承发扬祖先爱国精神,依旧提前一天过年,以示纪念。根据祖传,过年的当天,一家之主半夜起床,不许点灯,摸黑煮饭,切菜不用刀,把肉弄成团团,豆腐插成块块,蔬菜扭成节节,一锅煮熟,装满一盆。纪念祖先时,用晒席或衰衣遮住,以示在今天的和平环境里,不忘祖先当年的征战。

  女儿会,原名”十个棚女儿会“,是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的土家族青年男女自恋爱的节日。每年七月二日为女儿会的会期。每到这一天,周围七八十里以内的宣恩、建始、鹤峰一带的各族男女青年都来赶会。

  不光是土家族重视传统节日,每一个民族都很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这可是祖国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