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微妙关系
我们都知道,虽然历史记载,我国在汉朝就已经有果农开始酿造葡萄酒,但是我们的葡萄酒真正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是在1892年张弼士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之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规模,现在已经形成了东北产区、新疆产区、河北产区等9大产区,成为新世界葡萄酒的重要一员。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壮大,酒企越来越多,掌握葡萄酒知识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葡萄酒知识为主攻课程的高校教育专业也应运而生。
198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办“葡萄栽培与酿酒”专科,后来在1994年正式成立葡萄酒学院,同时成为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推广,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的学院。现学院被誉为“人才的摇篮、技术的源泉、产业的支点”,据统计,现在中国葡萄酒人才库近半是由其输送的。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后,不断有高校陆续开设葡萄酒专业课程。其中张裕所在的山东省最多,包括山东农业大学、滨州医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其他省份的还有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宁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共计12所高校。
不难发现,这些高校无一例外均设在我们的九大产区内,且设立的先后也与当地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也是相对应的,可见高校葡萄酒专业一开始设立的初衷应当是为有针对性地为当地企业培养人才,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相平衡。
但是,随着我国各个葡萄酒产区的迅速发展,即使大部分高校年年扩招,每年为行业输送的人才也在递增,葡萄酒企还是天天喊着“没人用”,毕业生天天喊着“就业难”,始终走不出人才供需不对称的怪圈。依小编看来,虽然学生人数增长确实难以追赶行业快速发展的脚步,但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学生方面。一是很多学生的心态没有调整过来,养尊处优,毕业后眼高手低;二是学生的学习资源有限,虽然现在很多学生会到国外学习,但是毕竟是少数的;三是葡萄酒的酿造、品鉴、挑选、营销地等更看重经验的积累。
其次是学校方面。由于我们葡萄酒行业真正发展壮大要比其他旧世界国家要晚得多,真正对葡萄酒深入了解、见识多广的人不多,再去到高校教师团队里的就更是屈指可数了。而高校课程设置、实际教学等与市场不是完全接轨。再有便是企业方面:其一目前国内大部分酒厂在酿酒上并不精益求精,无法吸引抱有专业态度的大学生;其二国内酒厂对学酿酒的学生的工资水平不高,学生不愿意去酒厂就业,尤其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学生;其三企业与高校的接触还不够深入,没有让学校深入了解自己企业的需求。